随着顾客消费习惯的变化,家居销售渠道也随之转变。消费场景由线下转向线上,卖场转为独立店,传统销售转为新零售。市场竞争激烈、卖场风光不再,经常听到一些经销商感叹:“现在生意不好做了。”
本期新经销,我们采访到了一位广东家居经销商付宁。他进入家居行业十余年,经历过低谷和高峰,见证了家居行业从成品家具时代到定制家具时代,再到整装时代的变迁。最高峰的时候,他的公司曾开了四十多家直营门店,代理品牌包括驰道家居、新维思家居、HC28等,但这两年门店数量缩减了接近一半……
凭借多年奋战在家居经销市场一线的经验,付宁就家居市场环境变化、应对方式、经营规模及市场趋势等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家页
Q1:能讲一讲您的创业故事吗?当时是什么契机让您进入的家居行业?
付宁
我进入家居行业是在2007年,当时我在东莞市区的一家商场做家居导购。创业的契机是因为想要给我太太更好的生活。我22岁的时候,开了人生中第一家家居店,当时代理的第一个品牌是驰道家居。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进入了家居行业。
家页
Q2:您认为今年的家居市场环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付宁
在疫情的背景下,线下家居零售实体店的客流量减少。对于我们经销商这个领域是有直接影响的。如今,我们线下店的经营成本越来越高,不得不去想办法多渠道获客,比如说小红书、抖音、短视频、直播带货等。
但是毕竟在过往的十几年里,家居行业的消费场景一直都是以线下为主的,所以在线上并没有很好的积累,我们仍在努力学习中。
家页
Q3:您如何面对线下流量变少的问题?
付宁
面对线下流量变少这个问题,我们做了多方的努力。
一是在零售这个板块,我们成立了自己的商学院,动员、培养全体员工做小红书、抖音、快手等获客。
二是在客流稀少的情况下,我们把零售的单一化变为全案化,加长客户服务链条,将客单值最大化。这是我们内部的举措。
三是外部的话,我们正在加强与装企、设计公司、软装公司合作,通过他们的渠道增收。
家页
Q4:多年来,您的公司经营规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付宁
我2007年进入这个行业,在2010年的时候把眼光看向深圳市场。那个时候,市场正处于一个上升期,供不应求。后来的几年里,我大胆采用了多店模式。在2015年、2016年,我们最高峰时,有四十多个直营门店。
但是由于疫情,店铺客流量减少,成本相对升高,所以我们选择关闭了一些门店。现在我们有29家店铺,员工数量大概320多人,年营收2个亿左右,代理品牌数量17—19个。
我们公司至今还在代理的品牌有HC28、素庭、传世、米洛、希可等。
家页
Q5:在代理品牌时,您最看重什么?
付宁
在品类缩小、产品同质化的背景下,我更加看重品牌方的设计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团队的协作能力,能够为我们经销商提供有用的销售材料和销售工具。不求多,只求精。
举个例子,HC28家居,他们团队的基础比较强,原创设计较多,对自主品牌的认知度比较深。跟这样的品牌合作,能够给我们经销商信心。
所以我们希望品牌方自身也可以不断优化升级,花里胡哨的不要搞,最重要、最根本的还是落实到产品上。这是一个共赢的事情。
家页
Q6:您怎样看“高定”这个潮流?
付宁
这是一个热门,但像我们这样的家居企业,这只是其中一个板块的服务。
家页
Q7:开独立大店、进家居卖场、和装企合作,在渠道选择上您觉得当前的三种主流趋势哪个更有价值?
付宁
我个人认为每个渠道都有独特的价值,目前就是要多尝试、多了解。
我们现在没开独立店,主要是跟卖场、装企合作。但是现在卖场的流量下降,所以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许会去尝试其他渠道,希望能够带来新的增长。
当然开独立大店成本比较高,包括人员、资金、位置等很多要考虑的因素,所以我们也处在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家页
Q8:最近几年大家都在说生意不好做了,您有这样的感受吗?
付宁
有。2019年底疫情开始,家居行业遭受巨大打击,“生意不好做”是我们许多经销商的共同感受。
现在的市场品类集中、差异化缩小。前些年房地产快速增长的时候,市场上,欧式、美式、东南亚等多种风格的家具产品百花齐放。
但最近两年,整个市场的导向趋于去繁从简,家居品类越来越聚焦,一系列的欧美品牌逐步退出家居舞台,随之而来的就是竞争更激烈,生存空间更小,同质化严重,价格战频繁。
家页
Q9:这些年,在经营和代理品牌的过程中,觉得提升经营业绩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付宁
我们做生意一直坚持四条:
第一是扩大流量,不管是同行业,还是跨行业,只要有流量,我们就去做。
第二是内部做好培训和转化,提高全民线上营销意识是最重要的。
第三步是做全案,做大客单值。流量稀少,所以我们要抓牢每一个客户,尽可能地多做业绩。
第四步是复购,我们的精管家服务体系,可以做到“一分钟响应,二十四小时给解决方案。”
家页
Q10:您怎样看待“风口”?
付宁
风口年年有,年年不一样。作为经销商,我不太关注所谓的风口,或者经济形势,因为这个是我们无法改变的。
我们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如何更优化自己的产品体系,提高内部管理能力。就好像前几年我们没有追求美式、欧式,到现在我们没有过分追求定制,是一个道理。
我们坚持做更接近市场,接近客户的产品。
不管市场风向如何变化,我们最大的底气都是来自产品品质和服务。
作者 | 刘奕君
本文为家页原创文章,著作权归家页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有转载需求请及时通过评论处与我方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