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7月8日早晨,天刚蒙蒙亮,23个家庭、54个人、11辆车,载着满满的行李迎着朝阳出发了。他们的目的地是湖南新化县田坪镇的一个村小——鹏程完小。和他们一起出发的,还有数千位参与义卖、捐款的爱心人士对此次“乡村校园改造计划”的期待。
“乡村校园改造计划”是由新华报业水滴公益基金发起的一项众筹制公益项目。从2017年开始,每年改造一所乡村校园,如今已是第6年。这一次的活动,经过了全体志愿者为期两个多月的筹款和活动筹备工作,如今一切准备就绪。54位志愿者将在鹏程完小用一周的时间,亲手参与改造校园,并与当地的孩子融合、交流,共建美好乡村校园。
7月9日中午,在经过两天1023公里、近15小时的自驾行驶后,他们终于来到位于湖南大山深处的鹏程完小。
小学校园在一个半山腰上的小山村里,是这里唯一的一所乡村小学。校长康治水说,学校距县城60多公里,从乡镇到鹏程完小都没有班车到达,孩子们基本不出门,接触不到外面的世界。学校共七个班,从幼儿班到六年级,每年级一个班,共200余名学生。康治水四年前初来到这个学校,想改变孩子们的眼界,让孩子们能够在如此偏远的村子,也能体会到其他孩子能够体会到的东西。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各方面发生了变化。但苦于资金的缺乏,硬件设施急需改善。如校舍屋顶的漏雨问题,一直没有得到修缮。
此次“乡村校园改造计划”第六季,将为鹏程小学修缮漏雨的屋顶、改造篮球场、给老师们配上新的桌椅和书柜、建校园农场、粉刷校园外墙等。
23个家庭南京到达鹏程小学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安顿好吃和住。吃饭问题全靠自给自足,借用学校的厨房,自己买菜自己烧饭。住哪儿呢?在教室里打地铺。男孩16人,安排在两间教室。爸爸15人,安排一间教室,睡不下的,晚上在操场上享受“露天山景房”。女孩和女孩的妈妈13人,安排在两间图书室。男孩的妈妈10人,挤在一间教室。每个人的寝具是一只单人露营气垫、一个蚊帐。
由于鹏程完小实在是太小了,还需要留出两间教室给孩子们上课用,这样的宿舍安排已经达到了学校的接待极限。住宿条件考验着大家的接受极限:图书室只有一个风扇,35℃的高温闷热难当;爸爸们睡操场,后半夜打一身的露水,个个冷得裹紧睡袋;男孩宿舍由于漏雨,地上一摊水,拖干净后还有股霉味。洗漱条件也是非常紧张,教学楼仅有三间教师用的单人淋浴,完全不够50多人洗浴。水厕只有一个,还位于一间浴室里面,学校的大厕所是旱厕。尽管如此,没人有一句抱怨的话。已参与过六季该活动的志愿者王丽君说,六年来活动的每一个乡村小学,条件上各有各的难处,大家都有心理准备。“既然来了,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
下午五点,教室已经打扫干净,摇身一变成为温馨的宿舍。厨房里,负责后勤的志愿者家长们已经开始洗菜、烧水,第一顿饭是简单的面条,但他们仍认真地准备了美味的浇头。工程组的家长们和孩子们已经按捺不住要开工了!室外的骄阳已经没那么火热了,大家开始铺设新篮球场。用防滑悬浮地垫铺设篮球场,是工程组六年来摸索出来的成功经验。这种篮球场造价低,仅需两万元,铺设方便,结实耐用。工程组组长说,六年前在宁夏小坡小学铺设的篮球场仍在使用中。
人多力量大,爸爸和孩子们齐上阵!太阳刚刚落山的时候,篮球场已经基本铺设完毕!留待画线和收边第二天一早进行。一切准备就绪,大家轮流洗漱休息,等待第二天鹏程完小同学们的到来。
7月10日早晨,当南京的孩子们沿着山间晨跑两公里返回时,已经陆续有鹏程完小的同学到来了。每个人走进校园时,大都带着惊讶又惊喜的表情,睁大眼睛看着崭新漂亮的新操场。在下午的课上,小女孩李湘娇就把新篮球场的样子画了下来,她说:“我喜欢我们的新操场!”
按照惯例,开营仪式是一场破冰活动。破冰的目的,是让彼此陌生的两地孩子通过做游戏的方式熟悉起来,尽快融入这个集体,在接下来的夏令营融合课程中更投入。
承担破冰活动的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家长顾小红,在她富有感染力的引导下,孩子们很快熟络起来,大大方方地牵起手来。其中一位3岁的萌娃紧紧牵着一位高一大哥哥的手,一直不松开,这对最萌组合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伴随着这场破冰活动,“乡村校园改造计划”第六季正式开营了!等待孩子们的,是富有创意的课程,给他们上课的,不仅有各行各业的家长,还有来自南京的初中生、高中生哥哥姐姐们。等待家长们的,将是汗水流不尽的五天体力活。他们期待着最终改造成果的呈现,这份成果将永远留在这个大山里的学校里。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霞
图片来自受访家庭
编辑: 刘春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