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装修知识 >

孔雀蓝釉瓷「孔雀蓝釉盘」



孔雀蓝釉是一种美丽的色彩釉,最早也是瓷器釉色之一。其釉色之名称是以孔雀羽毛为标准,釉色偏绿的称“孔雀绿”,釉色偏蓝的称“孔雀蓝”。

同种釉在发色上确实会存在差异,但很多时候凭肉眼还是很难分辨到底偏绿还是偏蓝。


对比一下,确实很像



“孔雀蓝釉”又称“法蓝”,是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烧制后呈现亮蓝色调的低温彩釉,沉静如水,却又光彩照人。

釉光华丽,品种丰富多彩,而且在此基础上又发展成了法花,大大丰富了中国陶瓷品种。


清乾隆 孔雀蓝釉海棠尊

孔雀蓝在制作初期时种类并不丰富,随着它的呈色、胎釉结合等诸多特性慢慢被人掌握,在陶瓷界的应用也渐趋广泛。

根据制作品种,大致将其分为三类:

孔雀蓝单色釉、孔雀蓝青花、与孔雀蓝有关的混合彩瓷。

清康熙 孔雀蓝釉双兽耳盘口尊


孔雀蓝釉发展史

中国在宋代已经开始生产孔雀蓝釉器物。

在唐代,中国的孔雀蓝釉已经受到西亚的影响。据目前考古发现表明,孔雀蓝釉器物传入我国,最早可追溯到五代闽国刘华墓出土的三件孔雀蓝釉陶瓶。


左:宋代孔雀蓝釉观音像,山西闻喜县古佛寺出土

右:宋代孔雀蓝釉釉下黑花玉壶春瓶,山西大同阎德源墓出土


金元时期的孔雀蓝釉是北方烧制,常与釉下青花相结合,但是技术不够纯熟,普遍变为“孔雀蓝黑花”。


左:元磁州窑翠蓝釉黑花洗

右:元磁州窑翠蓝釉黑花梅瓶

台北故宫藏

元磁州孔雀绿釉开光仙人仙鹤纹梅瓶

成交价:10,625美元

明宣德时期制瓷发展迅猛,孔雀蓝取得很大进展,特别是统治者对御厂瓷的严格要求促使其单色釉、釉下青花制品精益求精。

明宣德 孔雀蓝龙纹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孔雀蓝官窑瓷器,在当时就极为名贵,成功的作品不多,现在能够完好保存下来的更是寥若晨星。


明嘉靖孔雀绿八宝番莲葫芦瓶

明孔雀蓝釉云龙纹瓶 台北故宫藏


明嘉靖 青地孔雀蓝彩“穿莲游龙”图盖盒


明清时期的孔雀蓝釉瓷器基本上是景德镇制作。

然而,孔雀蓝这一品种在明代晚期曾一度产量剧降,难觅其踪。到了康熙年间,孔雀蓝才又开始兴盛起来,并逐步走向史上的又一高峰。

清康熙孔雀蓝较明代宣德、成化烧造的釉色变化更多,有的浓重葱翠,有的淡而纯净。当时的觚、雕塑等非日用品造型也使用了该色釉,进一步壮大了孔雀蓝釉器队伍。至今仍有孔雀蓝瓷存世于各大博物馆。


清乾隆 孔雀绿釉佛手一对

清乾隆 孔雀绿釉双联瓶

清乾隆 孔雀蓝釉花觚


孔雀蓝釉的收藏价值

孔雀蓝,带着孔雀与生俱来的高贵与优雅,华丽与灵秀,同时又散发着独有的明艳与纯净。

好似人们迷醉于孔雀开屏的魅惑而久久不失兴趣般,人们对于孔雀蓝的喜爱同样是日增不减。

孔雀蓝釉双耳花口瓶


釉色之中,“孔雀蓝”有着大多古陶瓷收藏家公认的美丽,那是一抹雨过天晴的色彩。2004年,一件明代宣德年间的孔雀蓝瓷盘以 1238万元的港币落槌小小一块瓷盘竟能追捧到千万元的天价,可见其美丽色彩对于收藏界的诱惑力。1989年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明宣德孔雀蓝釉暗花盘拍卖成交金额港币 374万元。


明成化·孔雀蓝釉鱼藻纹大盘


孔雀蓝作为铜釉家族成员之一,其进步发展为制瓷者充分了解铜元素化学性质、掌握其他发色、推动新釉制作起到了铺垫作用。

在元朝以前的彩瓷萌芽时期,孔雀蓝能独成体系,对活跃当时的彩瓷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彩瓷繁荣的明清时期,它又以不同角色融入单色釉、青花、彩瓷中,为制瓷发展添砖加瓦。


清孔雀绿釉龙纹天球瓶

大都会博物馆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菜鸟家装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