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答应的价格,指的是商家在与消费者谈判时口头承诺的价格,这种价格往往低于商品的标价,吸引了很多消费者。然而,当消费者真正付款时,却发现价格和商家口头答应的不一致,这时他们的权益就受到了损害。
口头答应的价格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在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销售者在变更标示、标签、说明书等信息之前,应当提前公告,明示变更的内容。未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不得变更商品的价格、包装、规格。”这就意味着,商家口头承诺的价格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商家为什么会口头答应价格?
商家口头承诺价格的原因是为了吸引消费者去购买商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这是商家的一种竞争方式。
消费者如何避免“口头答应”的陷阱?
消费者可以要求商家在销售合同时对价格进行书面确认,或者在购买前先进行价格比较,保证自己的权益得到保护。
商家是否应该遵守口头承诺?
商家应该遵守口头承诺,维护商业道德,树立企业形象,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是否完善?
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的完善不仅需要政府的法律保障,也需要消费者自身的意识和维权力量的支持。
如何加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加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提倡消费者切实行动起来,向不公平的价格行为说不。
总之,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应当保持冷静,避免被商家的“口头答应”所迷惑。同时,政府、企业、消费者三个方面应当携手合作,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共同营造公平健康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