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装修攻略 >

民国的家具「勤诺家具」

今天和您聊聊民国海派硬木家具的早期状况,其实民国海派硬木家具是民国硬木家具中工艺成就最高的家具流派。

1.清代后期发展迅速的上海硬木家具业清雍正八年(1730),清廷因上海县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超过松江府华亭县,设苏松道(相当于今天副省级),衙门驻地在上海县,并兼理江海关。此后,上海县经济不断繁荣,人口增加,上海县的家具业也随之发达,在清乾隆年间,上海县城内已出现了家具行业街,小南门一带是其主要汇集地。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之后,依据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1843年上海辟为清朝五个对外通商口岸之一,英国、美国和法国陆续在上海设居留地。为了便于管理,1854年上海成立自治机构工部局,这是独立于清朝行政与司法管辖权以外的管理机构,即租界的雏形。此后上海形成了英美租界、法租界与华界(中国地方政府管理)分割管理的局面。开埠后的上海,发展迅速。清咸丰十年(1860),因太平军与清军交战地区主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苏州、杭州一带的缙绅商贾,为避战乱逃,大量迁入上海租界,使上海租界人口激增至三十万。清同治元年(1862),上海租界人口增加到50万,一度曾达到70万。来自来苏州、杭州一带的缙绅商贾,成为上海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上海新增人口虽是举家逃难的难民,却带来了家中所有的金银细软。有人估计清咸丰十年(1860)至清同治元年(1862),华人资本至少有650万银圆流入租界。这些有钱的难民要在上海安新家,对房屋和家具有大量需求,促进了建筑业和家具业的发展。

清末民国红木西洋式靠背椅

清末民国红木西洋式靠背椅

2.第一代石库门建筑对上海硬木家具的影响当时在上海石库门一带兴建了一种低层楼房,每层为三开间或五开间,保持了中国传统古建筑以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布局,使用面积比江南民居小,但又融合西方文化的特点,人称“第一代石库门建筑”。石库门建筑的室内布局、居室用途都与中式平房不同,促使上海硬木家具的样式、尺度、装饰都在发生变化。这时,西式家具在上海开始流行。原因是自1843年上海开埠之后,西方工商人士纷纷来沪兴办实业、经商,在租界陆续定居,有的从本国带来西式家具,有的通过洋行购置西式家具,有的拿着图纸在上海定做西式家具。西式家具最大优点是贴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自由、舒适,得到上海搞洋务官员和新派人士的喜爱。外商发现西式家具的商机,干脆在上海设厂生产。国内商人也开始制作西式家具,如宁波籍家具商人乐宗葆,于同治十年(1871)在南京路(今南京东路)创办泰昌木器公司,以制作西式家具为主。1888年成立的毛全泰木器公司,设厂生产西式家具。就这样,日渐兴盛的上海西式家具业开始对上海硬木家具业形成了挤压的态势。清同治光绪年间,一些广东硬木家具商迁厂到上海洋泾浜一带(今延安东路),设店经营广式硬木家具。至民国初期,一些中式硬木家具厂受到张园、爱俪园等中西合璧式园林风格家具的影响,制作出大批中西合璧式的硬木家具。

民国红木西洋式靠背椅(1对)

红木西洋式靠背椅(1对)民国时期制作,面宽42厘米,进深40厘米,通高91厘米。该靠背椅虽然使用的是中式家具传统材质,但其形式已经和中国传统靠背椅已经有了很大差别。

民国核桃木银器柜

核桃木银器柜民国时期制作,面宽78.5厘米,进深44厘米,通高175厘米。此柜为摆设银饰等器物打造,具有浓郁的西洋风格。柜面板均雕西洋风格人物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菜鸟家装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