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从来都是国人的骄傲,毕竟对于陶土、瓷土的运用,确实是中国古代工匠的伟大成就之一。
但是在大洋彼岸的加拿大,有这样一位妹子的手工陶瓷作品,连我也要赞一声「好」!
为什么呢?
因为这位名为Lindsey Hampton的妹子,居然做出了很多东方风的彩瓷。
比如说这个杯子的彩釉,竟然有一点点「曜变」的风格——这种风格在日式茶碗中较为常见,而最早则是源自中国的建州窑瓷器。
而这个花瓶,则更加的令我惊异——这妹子如何掌握了「冰裂纹」?这可是宋代官窑、哥窑的经典纹饰。
还有这些造型古朴的「花瓶」,能看到一点宋代北方民窑瓷器的影子——与土地相近的釉色,鸡腿瓶一样的环形造型。
还有这个在她的网店中售卖的桌面摆件——似乎是将瓷片嵌入塑胶类制成的镇纸一类的摆件——这种形式十分有当年的「钧瓷挂屏」的神韵。
其实无论是无师自通,殊途同归,亦或是深入学习,参考摸索。都不得不承认,这个妹子确实是有两把刷子。
1.兴趣使然的陶瓷艺术家身手不凡的Lindsey,却并非是产品设计出身,也不是陶瓷工匠世家子弟,而是和陶泥、瓷土相距甚远的平面设计师。
从她的个人网站上也能看出……怎么说呢,非常的「平面范儿」——简单、干净、利落。
虽然之前一直从事平面设计工作,但Lindsey的内心对于陶泥、瓷土一直有着强烈的执念。就连她曾经参与一项赛事的平面作品都是陶瓷作品为主题——据说这是她为自己专门设计的一款马克杯,完全是按照她自己的手型来设计的。她对于这个作品相当的偏爱,甚至后来在自己的商店中撤下了这款商品——嗯,可以理解为她想要独占这款马克杯。
Lindsey同样将平面设计的一些技法也融入到创作当中。Lindsey自己表示她最初将陶瓷同样视作一种「视觉交流」,从预想的视觉效果出发,然后逐步落实到形态、配色这些细节的创作。
比如说在产品手柄的设计上,Lindsey就相当重视「交流」:在设计手柄的形态时,她会优先考虑身体与手柄的适应性。甚至考虑产品的平衡、重量以及空间方面的影响。
而在色彩方面,作为平面设计师的Lindsey也有一套自己的见解。她可以熟练地将色彩以各种形式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比如说把两种不同的颜色分配到不同的配件中,然后再进行搭配。
又比如说「渐变」这种手法……虽然有点过于常见了,但是用好了还是很好看的。
当然,这种朴素的白底瓷器中,突然多了一点渐变的蓝色,就很亮眼。
当然,后来Lindsey也开始「放飞自我」了——她开始随着情绪、天气、音乐,来设计造型和配色。而这种「随性自由」的设计风格,反而使她的作品在造型方面有了更多的变化。
比如说这个镜架,很简单,却又很有创意。
这种以奇异孔洞方式镂空的果盘,在陶土界,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这个圆环一样的物件,个人推测应该是烛台一样的器具。之所以这样推测,是因为我觉得圆环部分用作烛台的手持部件是非常的合适,并且合理的——防止火焰造成伤害,便于手持移动。
当然,如果这是一个微型植物的花盆,我觉得也同样合理。并且无论这个器具的具体用途是什么,这个圆环的形态都相当的好看。
Lindsey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陶艺师,她的成功之路其实很「网红」。
最初她只是把这些陶瓷作品作为自己的爱好,po到ins上与同好们交流——据Lindsey说,她可以算得上是ins元老级别的用户,从ins刚开始出现就一直在上面推送自己的作品。
她的作品逐渐受到了ins用户们的欢迎,在忠实粉丝的鼓励和推动下,她的陶艺事业也一点点地发展起来。而最终,她成立了一个陶艺工作室,当然时不时还会接一些平面的工作。
不得不赞叹一句,Lindsey的个人工作室也很有范儿——有一种「随性与严谨并存」的范儿。在一堆工具中,会出现一个看上去就很想坐上去的椅子……
一两株极具清新感的植物……
不加多余修饰的墙壁,很随性,也确实比白棋墙面要好看。
虽然稍微有一些杂乱——某种程度这也是设计师的常态了——但是Lindsey的桌面却相当整洁干净。当然这也仅仅是在非工作状态下吧,毕竟这个小桌子承担了相当多的草图设计任务呢。
就在这个坐落与温哥华的工作室里,Lindsey享受着创造带来的快乐,并将之分享给其他人。
也许人生最大的幸事就是这样了吧——爱好即是工作,且还能给予他人以快乐。
Lindsey个人主页:Lindsey Hampton
本文图片及素材来源:Design Milk, Lindsey Hampton,bonappetit,Nativeshoes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