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装修价格 >

我国的传统民居「中国传统民居注重」

中国

山脉展布、江河纵横

这是一片广袤的土地

我们在这片土地上开枝散叶

建设家园

大约4-6万年前,第一批智人踏上中国的土地,他们力量弱小、所知有限,只能以天然洞穴为容身之所。

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加速繁衍,穴居的弱点渐显,人们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居所。

渐渐地,因不同的地域环境、不同的生活习惯,华夏大地上绽放了各具风格的民居建筑群。

它们以其独有的文化,在时间长河里书写着各自的故事,那一砖一瓦,一拱一檐,一窗一花,早已与天地合而为一,形成了这世上独一无二的美丽。

01

黄土高原:窑洞


黄土高原沟坡梁峁多,大约1万前,敢于追逐梦想的某位祖先用简单的工具,日复一日地在土层深厚的断崖上开凿出了新的家园——窑洞。

而后,在后人的努力下,窑洞不断扩展,进而占据整个山崖,形成壮观的窑洞建筑群,养育着人丁兴旺的大家族。

在过去,生活在此的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大的心愿也就是多修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家立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

一家人、数孔窑洞,足以小康。

小小的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

02

华北平原:四合院


随着思想、工具的进步,青年男女们开始向往独立居所,于是他们便利用夯土、木材,在地面上建造房屋,组建自己的小家庭。又不舍分离,便与父母、子女的居所围合在一起,形成大家庭共同居住的合院式住宅。

这就是此后四合院的雏形。

四合院,北方传统民居的名片。

一座经典的北京四合院,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接近正方形的庭院合围在中间。

一个四合院,框住了一方天地,里面有四季轮回的雅致风景,亦有四世同堂的其乐融融。它外观不显山不露水,走进去却自成天地,长幼有序,各居其室,廊栏曲折,有露有藏,是中国人对生活的最高理想。

03

客家民系:土楼


“中原有旧族,迁徙名客人。过江入八闽,展转来海滨。”

千百年来,大山深处的大型夯土民居以及其中赖以生存的客家人,见证了中国历次的民族大迁徙。

客家民系,他们从北方迁入,集中于广东、福建、江西三省山区。居于深山,他们既要警惕山中猛兽,又要抵御外地,于是修建起一座座封闭式大院,同族同宗聚居生活。

常见的土楼有圆楼、方楼、五凤楼,圆中圆,圈套圈,掩映在苍松翠竹的山间盆地,远眺似壮观的仙山楼阁,令人遐想联翩。

土楼内部所有房间整齐划一,面朝中央的祖堂,没有正房、厢房之分,也没有前院、后院之别,没有高低、没有贵贱,正是共同的祖先让他们凝聚在一起,共生共死,共荣共辱。

04

吴越民系:邻水而居


与时刻准备“战斗”的客家民系不同,吴越民系生活在温柔富贵乡里,他们邻水而居,把生活过成诗。

吴越民系,生活在江南的核心区域,集中在江苏南部、浙江以及古徽州。在这里,一座座精致的园林拔地而起,一户户徽派建筑融于绿水青山。

商人们在村子里大兴奢华住宅,炫耀乡里,于是他们引水绕村,穿户入宅。慢慢就形成了三十六天井,七十二槛窗,一百个庭院的百年老宅。

值得一提的是吴越民系的住宅色彩,它多数只有单调的白、黑两色,却是世间最美的留白,它融入江南的山川田野,如诗如画,精妙绝伦。

白墙黑瓦,与群山相拥,与静水相照,诗意栖居的江南,莫过于此。

......

中国传统民居,之美,之妙,不身处其中,难得其万分之一。

但越是深入了解就越是遗憾,或许在未来的某个节点,中国传统民居会变成一个个故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菜鸟家装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