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装修价格 >

百年红红木家具「红木家具魅力」

N海都记者 吴日锦 林良标 文/图

近日,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收到了一份特殊捐赠——鲤城区斗南村的陈国瑞、杨惠芳夫妇无偿捐赠了一套上世纪20年代的红木家具,包括眠床、梳妆台、衣橱、方桌等。这已经是他们家族向该馆捐赠的第二套名贵古婚床家具。这些家具承载着一个华侨家族闯荡南洋爱拼会赢的创业精神以及深深的家国情怀。

陈国瑞(后排左)一家人和他们捐献的百年红木家具

历经百年 见证几代人的情深意长

据了解,陈氏家族早在清朝末期、民国初期就在印尼泗水创办“信记”家族企业,陈国瑞的父亲陈立佑曾频繁往来于印尼泗水和家乡之间,直到1948年归国定居。这张婚床是1920年陈国瑞的父亲陈立佑与母亲洪须娟结婚时置办的。

“木料都是从海外运回来的,再请专门的匠人制作。”在当时,这张用料讲究做工精美的婚床着实花了一番心思,不但选用了上等的红木、油漆,做工也十分精细,整张床既采用了传统的中式风格,又融入了西式风格,精致典雅中透着简约质朴。虽历经100多年的时间洗礼,整张眠床却愈发透亮,包浆感十足。

陈国瑞说,他们兄弟姐妹们都是在这张床上出生的,当时父亲大多时间在印尼,母亲一个人在家辛苦照料一家人的生活。后来陈国瑞的孩子也在母亲的床前绕膝成长,可以说这张红木眠床见证了一家几代人,从儿女情长到祖孙情深。

知名华侨陈乌生后代捐赠的名贵婚床

陈氏家族拳拳赤子心 悠悠爱国情

其实,更早前,陈国瑞的伯父知名华侨陈乌生先生后代也曾捐赠过一套金丝楠木的婚床。在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记者见到了这套珍贵的古眠床。这套用料、做工更为讲究的婚床是1939年陈乌生儿子陈炳灿与儿媳吴彬彬结婚时所用,上世纪80年代有人曾出高价购买,但陈炳灿毅然捐赠给了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

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陈国瑞先生所在的鲤城区斗南村陈氏家族是有名的华侨家族,素来有着高深的爱国情怀,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爱国华侨陈乌生19世纪80年代随亲戚到印尼泗水谋生,并创立“信记陈乌生有限公司”,从事贸易行业,其子陈正宗及后裔将企业发扬光大,鼎盛时期发展为有二十几家分公司的大企业。

陈正宗在世时爱国爱乡,在家乡办学校,捐资教育事业,1935年时任“中华民国”晋江县县长张斯麐曾授予其“热心公益”木匾额,该匾额也收藏在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

1924年,陈正宗回国主持兴建了著名的“九十九间洋楼”。抗日战争时期,他不但捐款、捐枪支持抗日斗争,还加入了“晋南联乡抗日自卫队”,自卫队成立时,他主动捐出守卫洋楼的二十余支驳壳枪。解放战争期间,他还支持闽中游击队及地下党工作。改革开放后,陈氏家族更是对教育、医疗卫生和公共文化等公益事业贡献颇多。


编辑:白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菜鸟家装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